清晨,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洒落,荆发明就和往常一样,穿着一身迷彩服、口袋里鼓鼓囊囊地出门了。上午,他要和几名村干部一起核对今年村上玉米用肥情况,抓紧时间采购。
“哪位是荆支书?”“穿迷彩服说话的就是!多少年了,只要一见荆支书,就是那身打扮……”顺着村民马彩霞的指引,记者一眼便认出了人群中的荆发明。说话大嗓门,黑发梢白发根,话语间透着刚强敦毅,精气儿十足。
我当过兵,这衣服宽大、耐脏耐磨,方便我走村串户、下地干活。”荆发明会心一笑,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这衣服口袋多,我随身携带纸笔,有啥事了我就记下来、装口袋,这习惯好多年了。”
“40多年了!”荆发明向记者感慨道,“当了5年村委会主任,又当了36年村党支部书记,马场村就是我的全部,一家一户、一草一木,都是我的牵挂。”
时间回到1975年。彼时的荆发明刚刚高中毕业,就被大队支书引荐进入村委会工作。“当时太穷了,大家连温饱都是问题。”敢想敢干的荆发明通过组建副业队、远耕队、采伐队、运输队,三年时间内,将生产队工分值由原来的一毛八提高到了七毛六分钱,让穷乡亲的生活终于有了盼头。
1978年,荆发明参军入伍。期间返乡探亲的他,看到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心里很不是滋味。恰在此时,老支书找上了门:“村里很需要你!”老支书的一席话,激发了荆发明回乡发展的念头。
1983年,荆发明毅然放弃部队提干机会,脱下军装回到了家乡。
回乡的荆发明,心里憋着一股劲:一定要让村子富起来,让乡亲们的“口袋”鼓起来!
玉米、土豆、烤烟、葵花、辣椒、麻子、中药材……此后,无数个日夜,荆发明带领村“两委”干部穿梭于村里村外、田间地头,一门心思发展产业。从玉米亩产300斤到2000斤,从靠种土豆娶了媳妇,靠烤烟收入搬进新房……乡亲们的日子有了起色,但荆发明仍不满意。
“该想想新出路了。”荆发明心里门儿清,这些产业虽然给大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却难以带来持久、稳定的收入。
马场村地理位置特殊,山川早晚温差大,见云就下雨,农作物生长周期长、病虫害少,尤其产出的蔬菜甜度高、色泽好、口感清脆爽口且耐储存。这一发现,让荆发明兴奋不已。
通过充足的前期调研、专业指导和全面评估,荆发明和村“两委”成员均认为,凭借马场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高山冷凉蔬菜大有可为。但,乡亲们怕担风险,不敢尝试,也并不看好这一产业。
“既然大家有顾虑,那我这个老党员就带头干。”为此,荆发明自愿流转出自家50余亩土地,用于开辟示范田,他还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为大家讲解高山冷凉蔬菜优势、种植技术、预估收益等,并邀请市、县专家到村子开办多场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会,组织村民代表前往周边县区参观学习,积极对接市场联系销路,让大家吃下了发展高山冷凉蔬菜的“定心丸”。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