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方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荣耀传统的热土。历史上曾涌现出“英雄小八路”、“支前七大娘”、“前沿十姐妹”和“海上猛虎艇”、“鼓浪屿好八连”等出名全国、全军的英雄集体和模范人物。
历经风雨,时期变化。双拥荣耀传统在
厦门历久弥新,根深叶茂,焕发出盎然活力。前不久,我市再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完成“九连冠”目的;“鼓浪屿好八连”、思明区中华街道分别荣获“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称号。
2012年以来,全市军民认真遵照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确立的双拥工作“十个好传统”和“双拥共建工作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要赋予她新的内涵”的指示肉体,鼎力推进军民交融深度开展,构建起“军民交融深度开展,美丽
厦门共同缔造”的双拥工作新格局。
党政军指导齐抓双拥工作
“军地合力,军民同心。”
厦门是一座有着优秀双拥传统的城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就在倡导推行军民交融开展上为我们做出了典范。1987年7月22日,时任
厦门市副市长、
厦门市双拥工作指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东南第一哨”角屿调查并探望慰劳守岛官兵,得知角屿是个无水、无电、无居民的“三无”小岛,部队官兵的淡水、蔬菜全靠民船运送,一到台风天就断水断菜的状况后,亲身谐和督办,打造“一口好水井、一块好菜地、一个好猪圈”,从而改善了连队用水、蔬菜、猪肉保证难的问题,被官兵们铭刻为“三个一好”工程。
时过境迁,
厦门乘着变革开放的春风不时向前开展,经济社会相貌一日千里,但习近平同志留下的双拥好传统没有改动,成为市委、市政府和驻军指导机关持续推进军民交融深度开展的基本遵照和做好双拥工作的规范。去年“八一”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率队慰劳角屿三连,当理解到2002年市委、市政府为守岛官兵置办的“双拥号”交通艇已到达报废里程和运用年限时,立刻召集相关部门研讨,决议出资200万元为连队置办一艘全新的交通艇。转眼到了今年“八一”,新“双拥号”如期托付给角屿三连,守岛官兵们又一次收到了市委、市政府的一份沉甸甸暖心田的节日厚礼。
党政军指导一直高度注重双拥工作,为做好双拥工作、推进军民交融开展提供了刚强有力的组织指导保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市长裴金佳分别担任市双拥工作指导小组组长、第一副组长,驻军部队指导、市(区)直部门指导是各级双拥工作指导小组的组成人员。
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市双拥工作指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和至少十几次的研讨军地工作的专题会议,及时研讨部署全市双拥、国防发动工作和为部队办实事项目。第31集团军指导高度注重增强军政军民团结,
厦门警备区指导注重充沛发挥双拥工作牵头部队作用,
厦门水警区、海军南方局、空军驻厦部队和武警各部队指导,把双拥工作当做部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树立健全双拥工作长效机制
为了使双拥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近年来,我市不时树立健全双拥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双拥工作“五个归入”,即:把支持驻厦部队全面建立归入经济社会开展体系,把为部队排忧解难归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把触及中央支持的军队建立严重项目经费归入财政预算,把为部队提供智力科技支持归入“海纳百川”人才方案,把双拥工作归入党政机关效能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市、区党政“一把手”认真实行“书记工程”“主官工程”职责,不时完善各级双拥工作指导小组会议、党委议军会议、党政军指导联席会议、党政指导过军事日、部队指导过经济日等会议与活动制度,构成了一个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其中,树立军地三级沟通谐和和军地矛盾沟通处置制度,制定关于树立第一时间化解军地矛盾纠葛机制的意见在全省起到了示范作用。2012年-2015年,共谐和处理120多个触及军地建立和军民交融深度开展的严重问题。
我市坚持效劳国防和军队建立大局,以能打胜仗为目的,以处理问题为导向,先后出台《
厦门市拥军优属方法》、《
厦门市贯彻施行军人随军家眷和军转干部随调随迁家眷就业安顿暂行方法》等近60项中央性规章和政策,在促进部队全面建立、为部队排忧解难等方面发挥了保证和促进作用。2012年-2015年,接纳安顿军转干部1415人,约占全省1/3多;接纳安顿退役军人2768人,安顿519名随军家眷就业,处理部队子女入托就学1210人,落实中考成果加分、优先录取等优惠照顾268人;征集大专以上学历兵员比例坚持在50%以上,每年超额完成征兵任务,完成连续31年无义务性退兵。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99年,我市在全国率先树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规范自然增长机制,每年调标一次,优抚对象的补助规范均超越部颁规范,位居全省之首,高于全国规范三分之一以上。
构建军民交融开展“九大致系”
便利的翔安隧道,不只使我市出入岛构成了“陆地-海上-海底”的平面交通格局,也成为
厦门军民交融的有力见证。近年来,我市修建了十多条战备公路,建成环岛干道、翔安隧道等一批平战分离的重点工程,构建了以海港、空港、高铁、高速公路为主体的战时快速机动作战交通枢纽,保证了军事交通需求。
在推进军民交融深度开展方面,我市坚持经济建立与国防建立同步规划、同步开展、同步提升,构建了“九个体系”,即:平面配套的交通体系、科学标准的机制体系、军地共育人才体系、资源共享的信息体系、经济建立统筹军事需求体系、大国防教育体系、通用物资社会化保证体系、军民交融协同创新工程体系、军队支持中央经济建立体系。每个体系都结出累累硕果。其中,军地共育人才体系,为部队培育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万多人次,树立9类科技拥军“专家库”和8个科技拥军示范基地,辅佐部队获得200多项科技攻关成果,拨款200万元支持31集团军树立全军首家博士后工作站;通用物资社会化保证体系,仅2014年就为过往部队178批3万多人次提供食宿饮水等效劳保证。值得一提的是军民交融协同创新工程体系。2015年4月,市政府、国防科大、中国电子信息集团三方共建“
厦门市军民交融协同创新研讨院”和军民交融高技术产业园,紧跟高新技术范畴最新开展趋向,构建完成军民交融深度开展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目前已生成协作项目近40个、总投资150亿元。
社会化拥军蔚然成风
“变革不忘拥军,开展更重拥军”,这是全市人民的共识。不断以来,我市注重从政治上、生活上和政策上关怀驻厦部队,让经济特区变革开展成果惠及全体官兵和广阔优抚对象。
数据最能阐明问题。全市每年布置2000多万元驻厦部队官兵生活补贴、700多万元未就业随军家眷根本生活补助金;布置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部队根底设备建立,并归入每年政府办实事项目;对重要军事项目则另行布置资金支持,布置1500万元支持31集团军长泰信息化锻炼场建立、800万元支持海军92762部队锦园新营区建立、100万元支持新“
厦门舰”文化建立、200万元建造新“双拥号”交通艇。
思明区曾厝垵的纪不池长达半个世纪的拥军情怀,人称“拥军好大妈”;湖里区后坑实业
公司的叶福伟,三十年如一日为部队送暖和,人称“拥军董事长”……近几年来,我市不时深化“双拥在基层”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基层拥军模范个人,以及湖里区爱国拥军促进会、双拥合唱团等一批拥军社会组织,今年八一前成立的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为我市社会化拥军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此外,不少企业分离本身特性,积极为部队建立、官兵生活提供效劳和协助。社会化拥军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工厂、社区蔚然成风。
中央全力效劳部队强军建立,部队则积极投入美丽
厦门行动。
10日上午,同安区莲花镇的上陵村,像过年一样繁华。一大早,
厦门警备区近60位官兵就赶来探望慰劳村民,为村民义诊。不只上陵村,
厦门警备区近期先后深化同安、翔安两地的10多个村庄,慰劳艰难
大众,展开便民效劳——这只是驻厦部队拥政爱民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来,驻军部队不时深化爱民为民惠民活动,展开精准帮扶。第31集团军、
厦门警备区定点帮扶我市7个
乡村、5所中小学,设立1个植树区,投入2300万元修缮国防教育展览馆。
厦门警备区设立扶贫基金,团以上干部每人捐资1500元协助90名贫穷学生,海军92762部队与共建单位象屿集团捐资100万元援建山区小学。各部队共为希望工程捐款1680余万元,赞助贫穷学生600多名。驻军
医院为全市8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和500多名孤寡老人发放
医疗就诊卡,并坚持上门巡诊。各部队出动兵力30多万人次、机械车辆2万多台次,援助轨道交通、两岸金融中心、翔安新机场等30余个重点工程建立;先后出动兵力8000多人次、车辆1000多台次,参与抗击台风等严重抢险救援行动,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亿多元;参与中央植树造林25万亩,营区植树70余万株,有57个营区被评为“绿色军营”。
驻厦部队发扬双拥荣耀传统,不时谱写拥政爱民工作新篇章。积极参与军地共创安全
厦门和文化城市、双拥模范城、意愿效劳模范城、军民交融创新示范区等创立活动,组织展开支持中央经济社会建立 “十项工程”,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应急抢险救灾中发挥主力军、生力军作用,被誉为经济特区的“威武之师”“文化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