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墙体广告 传统民居建筑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和文脉的持续。闽南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共同的红砖燕尾脊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独树一帜的存在。
泉州古城不少古民居里,完好保管着表现珍禽异兽、花鸟虫鱼、山水楼台、人物故事的石雕、木刻、砖拼、灰塑、彩绘等装饰,精深的工艺凝结着闽南先辈们的聪慧,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开展和城市文化的日益受注重,
泉州从官方到民间关于老城区民居的维护和开发均停止了创新探究,为传统民居的维护工作提供了新途径。
政府出资 业主出让运用权
代表性建筑:西街宋宅116号
历经近一年的修缮,
泉州西街116号宋宅后座洋楼的脚手架终于逐个卸下了。恢复后的红砖墙双层洋楼,就像穿越了时间,古风古貌地展示在众人眼前。
作为西街整治维护工作中首个开工修缮的示范点,西街116号宋宅的修缮不断是众人眼中的焦点。这座建筑1912年被菲律宾华裔宋文圃购置翻建,1915年竣工,占地3000多平方米。民居前半部为两落三开间双重护的官式大厝,后半部是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的花园,园中另建双层西式红砖洋楼。该民居中轴对称,规划精妙,范围恢宏。从空中俯瞰整体呈现长方形,前后作风悬殊却又相得益彰。
经过百年风雨腐蚀,宋宅建筑存在不同水平的平安隐患,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洋楼建筑主体外的东、西、南三面走廊倒塌。为了维护好这座难得一见的古民居,去年,政府与宋宅业主达成分歧,由政府出资修缮,宋宅业主出让6年的运用权。修缮工程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全面恢复三面坍塌的走廊,并对大厅、大房、后房、边房停止现状颐养和防护加固,修补并补配残损、缺失的构件,并纠正过去维修过程中被改错的局部。
走进这座百年老宅,精巧的建筑作风和室内装饰让人赞赏不已,人们能够沿着修缮好的楼梯爬上洋楼的二楼,在二楼的阳台上欣赏西街的景色。此次房屋主体修缮竣工后,紧接着将是院前1100平方米左右园林景观的修复。修缮好的双层洋楼将成为
泉州古城规划设计展现馆。“以前看着祖业坍塌心里很难过,但是本人也不敢请外面的人来随意修缮。如今修缮的情况根本跟原貌一样,政府承诺的用处我们也很称心。”宋宅的业主宋阿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