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墙体广告 废墟下靠半瓶墨水活下来的女人、在
医院住了452天的双下肢截瘫病人……当年在
烟台海军四零七
医院参与137名
唐山地震伤病员救治的
安徽护士孙黎黎,昨天在
合肥家中向记者讲述了当年的故事,她还将回想整理成文,希望为后人理解那段历史提供素材。
一千公里外感受
唐山地震
今年63岁的孙黎黎是
安徽六安人,1975年从护校毕业,第二年来到了
烟台海军四零七
医院工作。半年后,孙黎黎赶上了
唐山大地震。“那年夏天特别热,我上了小夜班后,回宿舍休息,睡梦中觉得到床在倾斜,晃得头晕。”
劳累一天的孙黎黎翻了个身很快又睡着了。一觉悟来已近中午,孙黎黎钻出纱布蚊帐,看到床头柜上摆放的一叠书,呈楼梯状倾斜着,还有两本掉在地上。这时,卫生员万云回来了,进门就问,“孙护士,昨天夜里地震你晓得吗?”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听到的音讯更多了。“有人说科里上午收了一名在地震时急于跳楼逃生,结果摔伤骨折的男病人。这名病人是来
烟台出差的,由于曾经遇到过地震而特别敏感。”
第二天,报纸和播送正式报道了
唐山大地震,孙黎黎这才晓得,原来
烟台只是受
唐山地震所涉及的城市之一,而
烟台间隔
唐山有一千公里。接下来的几天,随着音讯越来越多,孙黎黎和同事们的心情也越来越繁重。
首批伤病员清晨送到
医院 当时,四零七
医院成立的救灾
医疗队,曾经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奔赴灾区施救。但
医院又接到指令,请求准备收治行将到来的
唐山伤病员。“伤病员分两批,一共137个人,都是重伤的,第一批是8月6日到的。”
孙黎黎和同事们立即行动起来,首先是发动住院的病人出院。“我们只要大约200张病床,外科大约是80张,所以要发动正在
医院的病人出院。”让 他们欣喜的是,听说
唐山地震伤病员要来,能出院的病人根本都出院了,“最后只要一个病房,还住着少数仍需留院治疗的伤病员,其他都腾空了。”
8月6日清晨,一辆辆车开进
医院,护士长对一切人说,“姑娘们,快下来准备接伤员吧。”孙黎黎她们快速往楼下跑。“这批伤病员多数是肋骨、椎体、骨盆、四肢骨折的病人,大局部都是直接抬到外科病房。”
孙黎黎如今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些伤病员时的情形,“男性伤病员多数只衣着短裤,有些女性伤病员穿的是部队发的白衬衣,一看就晓得是解放军脱下本人身上的衬衣送给她们的,还有个别男性伤病员祼着身体,仅盖了一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