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一门五烈士的汪泽先:以家为馆 保护革命旧址是一辈子的使命

一门五烈士的汪泽先:以家为馆 保护革命旧址是一辈子的使命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21年06月25日 05:06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河南郑州墙体广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忘我奉献、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百年风华,初心依旧。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临之际,大河网重磅策划推出《百年·百业·百人》系列报道,聚焦优秀党员、模范人物、先进典型;聚焦行业新动态、新变化、新气象。


阅读提示:初心是什么?对于一门五烈士的汪泽先来说,初心就是传承红色精神,牢记红色使命,把鄂豫边红军游击队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大河网讯 “从我太爷爷开始,一直到我儿子,我们五代人始终不忘红色精神的传承。”6月20日,在位于平桥区邢集镇高堰村东小石岭村民组的鄂豫边红军游击队纪念馆内,馆长汪泽先对记者说。

初心是什么?对于一门五烈士的汪泽先来说,初心就是传承红色精神,牢记红色使命,把鄂豫边红军游击队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59岁的汪泽先是高堰村村民,也是一名退役军人,还是一名共产党员。1983年回到村里后,汪泽先一直参与村务工作,同时还将自家祖宅修缮为鄂豫边红军游击队诞生地(扁担会革命起义旧址)。

图为鄂豫边红军游击队诞生地(扁担会革命起义旧址)

先辈两根半枪闹革命

“1935年7月,中共鄂豫边省委负责人到尖山地区活动,结识了我爷爷汪心泰。在他们的启发下,爷爷积极为党工作,还加入了共产党。1936年1月,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成立,成立地点就在爷爷家,也就是现在的鄂豫边红军游击队纪念馆。”说起游击队成立的过程,汪泽先如数家珍,“说是游击队,当时仅有7人,以及一把借来的‘汉阳造’、一把借来的八音手枪、一把五块钱赊来的撅枪把子,加上两发子弹。”汪泽先面对着历史留存的照片,凭着小时候的记忆说。

图为鄂豫边红军游击队纪念馆的历史记录

1938年初,汪泽先的爷爷汪心泰随游击队编入新四军四支队八团开赴前线,随部队转战淮南津浦铁路两侧,英勇抗击日军。1942年,汪心泰被分配到江苏仪征县县总队担任副总队长,一年后的一次战斗中,因掩护他人身中数弹英勇牺牲。

汪泽先的曾祖父汪树国作为游击队联络员,因为拒不透露游击队行踪惨遭杀害;爷爷汪心泰的兄弟汪心卫、汪心保以及外公胡国璋分别在冲破敌人防线时牺牲……

后辈不计代价把保护革命旧址当成了一辈子的使命

在革命旧址中,还有石马槽等100多件革命文物,作为历史见证,存放在纪念馆内,汪泽先的父亲汪文全50余年不遗余力地保护着革命旧址。

汪泽先继承父亲遗志,把保护革命旧址当成了一辈子的使命:“想把革命历史留存下来的念头早在我父亲汪文全心中产生了,在我记事起,家里的长辈们便经常为我讲述鄂豫边区红军游击队的故事,讲述老宅里发生的点点滴滴。作为红军的后代,我更应该将历史留存下来。”

图为汪泽先在讲述鄂豫边区红军游击队的故事

在2014年以前,汪泽先一人几十年来就投入60万余元,到全国各地收集资料、完善旧址内容并多次修缮旧址。2014年之后,河南省文物局拨款,全面修缮了旧址,自此汪泽先便担负起义务讲解传承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历史的任务。

散尽家财,汪泽先从不后悔,只有满腔的自豪:“就是少挣点钱,我也要把这件事做好!像我的先辈一样,很多红军付出了生命,如今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历史留存下来,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

图为鄂豫边红军游击队纪念地

如今汪泽先的长子汪斌也接过了父辈的接力棒,专心致志做好保护旧址工作。汪泽先一家五位革命烈士,五代人无代价地保护着旧址,是河南信阳市平桥区邢集典型代表,汪家人不负众望,身体力行的保护、管理这座见证革命历史的宅院,是河南信阳市典型红色基因的杰出传承者。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