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新闻网讯 1月15日,中央电视台电视记者走入 雷公山最深处的雷山县西江镇麻料“老银匠村”,当日全村人老老少少身穿广大苗族地区盛放,集聚芦笙场,跳着纯天然芦笙舞,开设新年年货礼盒铺。记者在麻料村,不仅要学习培训打银饰品的方法,也要打糍粑、听芦笙,和村内的驻村干部一起为山上的尤其的年货礼盒直播间“卖货”!和广大苗族地区同胞们一起迎接即将来临的2020庚子鼠年春节。
据了解,麻料村是赫赫有名的“老银匠村”,该地坐落于西江镇政府西北部地区,间距镇市人民政府驻扎地西江千户苗寨15千米,距雷山县里53千米,东与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交界,南与控拜村相接,西边和北边与乌高村邻近,定居海拔高度970米,目前180户746人,都是广大苗族地区;公路交通便捷,根据改造的“开排”油途经村头而过,经度排羊至台江县城,西经西江镇干荣村至雷山县里、北至凯里市三棵树镇。
麻料村世世代代以银饰品生产加工谋生,以前是赫赫有名的“老银匠村”。以往,因为位于大山深处、交通不方便,麻料村老银匠经济发展收益甚少,无法养家糊口,很多人迫不得已弃业外出务工。村落变成空心村,只留有老年人和小孩。
据村民委员会责任人详细介绍,二零一六年五月,在文化和旅游部的适用和具体指导下,苏州市工艺美术品岗位技术学校与贵州广电厅协作共创“传统手工艺贵州省服务中心”。借助服务中心,苏州市加工工艺美术学院大力开展“我国非遗文化财产承传群体学习进修研修培训方案”,关键开课学习培训贵州省等中西部省份的传统手工艺承传群体,提升 承传群体的文化艺术艺术素养和审美观观念,促其“强基本、拓见识、增学养”,使她们可以“拜师学艺维持生计,传艺发家致富”。在根据那样的学习培训,学生们宽阔了见识、启迪了观念、变化了意识。一批年青的手艺人回村守艺,优势互补,既转型发展了传统手工艺,又推动了乡村振兴。
“以潘仕学为意味着的一批有观念、有义务的麻料村长,通过培训后,刚开始思索苗族银饰锻制手艺在村落承传维护中的功效。苏州市加工工艺美术学院、传统手工艺贵州省服务中心的工作员也积极主动给与激励,并为她们献计献策。村里人筹集资金一百万元,申请办理扶贫款58万余元,将村内废料的中小学更新改造成银饰品加工坊、银饰品刺绣图案传习馆。群众协同创立百匠银饰农业合作社、银绣度假旅游发展趋势有限责任公司、老银匠研究会等,采用‘企业 农业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吸引住村内的老银匠重归仿冒。村落又修复了潘仕学年度幼年看到的‘老银匠每天作’的景色”。村主任李玉昌说。
本次新年年货礼盒铺共吸引住了来源于雷山的老腾鱼酱酸、毛克翕银球茶、老倪青钱柳等15家公司前去展销会。
鄂ICP备12009549号 版权所有: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湖北新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