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厦门市民政局印发《厦门市社会工作专业督导员培育计划》,在社工范畴展开老带新、师带徒,将优秀社工的“好手艺”传承下去。选拔社工培育督导员 目前,厦门共有2763名持证社工,64家社工机构,约占全省四成。 市民政局将在全市持证社工当选拔一些资深社工,培育出一批督导员。将来,这些督导员将经过定期和持续的监视、指导,向效劳年限较短、经历较为缺乏的一线社会工作者、实习生及意愿者传授专业效劳的学问与技术,起到“传帮带”作用。树立社工督导人才库
那么,哪些社工能够成为督导员培育对象呢?
依据计划,拟培育为社会工作专业督导员的对象为:厦门市民办社会工作效劳机构、街道、社区、公益效劳类事业单位等一线专职社会工作者,获得社会工作师及以上职业程度证书,并连续从事一线社会工作专业效劳三年以上,纯熟控制社会工作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的专业效劳办法。 每批次培育历时18个月。经考核评价合格的培育对象,将由市社会工作协会树立督导人才库停止管理。督导员继续扎根一线
督导员的培育,并非“一次定终身”。督导员们将来每年还要布置一定的培训课程。
经培育的社会工作专业督导员,主要为所在单位提供督导效劳,经与所在单位协商后,也可为其他单位提供督导效劳;继续扎根效劳一线,以“师徒式督导”、“锻炼式督导”等方式率领被督导者。
从今年开端,厦门将分批、分步骤培育社会工作专业督导员,力争到2020年,全市从事社会工作效劳的各单位均有一至两名社会工作专业督导员。 链接
社工都干些什么?
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是指持有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程度证书或具有社会工作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
在很多范畴,社工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效劳类型也由原来的以文艺、休闲、文娱为主扩展到反家暴、预防青少年立功、社会养老、无偿救助等各个范畴,特别是针对弱势群体的效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