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闫格)我市作为粮食大市,玉米工业一直是粮食供应的中坚力量。
山东济宁墙体广告济宁市农业科学研讨院研讨员孔晓民,汗撒田间地头三十载,处理灰飞虱病毒传播形成的玉米热缩病,用一份初心默默守护着每粒种子的安稳生长。
山东济宁墙体广告
在兖州喜耕田专业协作社,记者见到孔晓民的时分,他正伴随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了解玉米的种植状况,一起讨论玉米的绿色防控技能。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讨所研讨员石洁告知记者,他跟孔晓民现已协作了多年, 早在2008年的时分,
山东省玉米粗缩病是
济宁站首要发现的。后来2011年二点委夜蛾也是
济宁实验站首要发现的, 孔晓民都现已做出了及时的上报。同时对这些应急的办法制定了及时的预案 ,在植保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山东济宁墙体广告
孔晓民作为国家玉米工业技能系统
济宁归纳实验站站长,30年如一日,刻苦研讨玉米的培育和病虫害。玉米选育是一个复杂的进程,需求时间、毅力和命运。每年的三伏天,孔晓民带领他的团队每天要给实验地里3万颗玉米套袋、取粉、授粉、人工杂交,但是成功的也只有4、5千个。
山东济宁墙体广告孔晓民告知记者,玉米育种资料也遭到高温天气直接影响,大都资料不能正常结实,团队成员经过田间认真调查,发现了几份生长较好的抗高温资料,经过在
济宁和海南进行一年两季加代和繁育,育成了抗高温天气的玉米新品种鲁宁184、鲁宁776等,推行面积逐年加大。
山东济宁墙体广告
作业中,孔晓民始终以坚持农业科研服务“三农”为己任。他根据农时时节需求,经常采取科技赶集、讲座培训及田间辅导等形式,加强对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与此同时,孔晓民带领团队立异技能服务形式,探究建立了“立异团队+基层农技推行系统+新式运营主体”、“立异团队+工业园区”等服务形式,加大了与企业技能研发协作力度,完成“科企联姻、强强协作”,促进农业科研成果和技能转化为生产力,从下到上拉近了农民和专家的间隔。
山东济宁墙体广告
多年来,孔晓民的团队先后承当了国家玉米工业技能系统实验任务115项次,2010年以来,选育了鲁宁184、鲁宁776等10个玉米新品种,年创经济效益50亿元以上,成为
山东省玉米新品种审定和推行最多的单位。孔晓民说,作为一名基层农业科技作业者,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作业实践,用全部的热情开创三农作业的新局面,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而努力奋斗!
山东济宁墙体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