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的土地变成了“互联网+认养扶贫基地”、陈旧的土屋被改形成民宿、祖辈传下的挂面技艺成了致富路径……
萍乡的广袤田野正悄然发作着变化,这些变化背后,离不开
萍乡市各县区一批批“
大众贴心人”的不懈努力,他们推进和见证了
乡村剧变。
江西萍乡墙体广告
贴心人让贫穷户年增收2万元
初冬的上栗县赤山镇幕冲村,百亩金丝皇菊顶风怒放。刚刚年过60的何火生从一个贫穷户变成了“股东”。去年10月,包括他在内的216名村民迎来第一次协作社产业分红,如今老何每年能够从协作社领取2.36万多元。
江西萍乡墙体广告
老何这块新收入,来自于8名党员“
大众贴心人”兴办的幕冲村金丝皇菊种植协作社。协作社特地拿出20万元股份基金,作为29户建档立卡贫穷户的兜底扶贫基金,长期享用分红收益,脱贫路上不让一个人落伍。
党员干部回出生地做贴心人
2008年,
萍乡市上栗县探究应用乡情、亲情、友谊“三情”资源,创新展开“
大众贴心人”活动,获得了明显效果。
江西萍乡墙体广告
把一大批有开展潜力的党员干部派回出生地(挂点地)担任贴心人,10年来,
萍乡市各县区累计派出21批4.64万次“
大众贴心人”。
“企业特派员尽心尽力帮我们做实事,不吃
公司一顿饭、不拿
公司一分钱、不增加
公司一点担负,我们从内心感谢。”
萍乡天涯种业
公司董事长张少虎说。
江西萍乡墙体广告
张少虎所说的特派员是
萍乡市农业局的调研员肖一戈,他作为企业特派员来到
萍乡天涯种业
公司,在争取项目、优化管理等方面跑前跑后,助力企业开展。
乡贤成贴心人带动文化乡风
萍乡市“
大众贴心人”起于党员干部之中,但绝非止步于党员干部层面。往常,该市“
大众贴心人”队伍已从最初党员干部单一来源,开展壮大到来自不同范畴、行业和阶级,这得益于该市创新推行的“党员+身份认领”和“党建+乡贤效劳”两种工作形式。
江西萍乡墙体广告
过年燃放鞭炮是传统风俗,但思索到环保,芦溪县城禁放烟花爆竹,而芦溪镇东阳村不处于县城内,却仍然恪守不燃放烟花爆竹的村规民约。
村民观念的更新,源自以“
大众贴心人”为代表的优秀乡贤在
乡村示范引领的乡风文化建立。往常越来越多的“东阳村”倡导文化乡风,习尚变了,风貌新了。
“贴心会”搜集
大众意见倡议
萍乡市在总结提升“
大众贴心人”经历的根底上,还创新推出了以屋场贴心会、旬会制为载体,效劳
大众为目标的联络效劳新形式。
去年9月,正值
萍乡市创立“全国文化城市”的紧要关头,该镇同时召开16场街区“贴心会”,主动摆开龙门阵,与
大众促膝而谈,问民需听民声,农贸市场、街道白改黑等系列改造深得民意。
江西萍乡墙体广告
据不完整统计,今年以来上栗县经过“屋场贴心会”已搜集意见倡议达3000余条,肯定议题200多个,召开贴心会3200多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