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乡墙体广告 1983年12月10日,浙江省慈溪市彭东乡寺龙桥头泥沙中出土了一件瓷器,经专家审定为越窑青瓷,名为越窑青瓷蟾滴。越窑青瓷蟾滴原称“三足蟾蜍水盂”或“三足蟾蜍形带托盘青瓷水盂”。清代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称:“蟾滴、龟滴,由来已久。古者以铜,后世以瓷。明时有蹲龙、宝象诸状。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者则名曰‘滴’。”基此,本器改称“越窑青瓷蟾滴”。
全器非常完好,通高6.7厘米,系在荷叶形托盘中,上置蟾蜍形水盂组合而成。淡灰胎,质细腻,通体施湖绿色薄釉,滋养光亮,部分表微泐,足面依稀见有支钉痕。从其轻盈端巧的器型特性来看,当属文房用具。清代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称:“蟾滴、龟滴,由来已久。古者以铜,后世以瓷。明时有蹲龙、宝象诸状。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者则名曰‘滴’。”基此,本器应改称“越窑青瓷蟾滴”为宜。
蟾滴,外型可分上下两局部:上为水盂,下为荷叶形托盘。水盂呈平面的蟾蜍形,横长10.4厘米、高6.2厘米。蟾蜍躯体作扁圆状,俯首伸颈,口微启,水可从口中溢出,双目圆瞪,炯炯有神,头颈间有桃叶状角饰,颇富神奇颜色;后背微隆,器表满布意味赘疣的灵芝状乳钉装饰,两侧间施以如意形卷云纹;腹腔中空可盛水,上开置注水的圆孔;下腹部较为扁平,光素无纹;前有稍曲蹲的两足,趾间有蹼,后端弧收下敛,并有独足(肢)支撑如尾状;蟾蜍体态轻盈而又充溢灵气,外型取其趾高气扬,以求一搏之势,生动逼真,栩栩如生,逗人喜欢。下部的托盘作大口圆唇,浅腹坦敞,卧足。口径10.8厘米、足径3.5厘米、高1.5厘米。盘体呈两侧边缘稍内卷的荷叶形,内腹壁刻划纤细而明晰的叶脉,充沛显现出惠风吹卷荷叶的一派盎然活力,将荷叶形托盘与蟾蜍形水盂巧妙地组合成蟾滴,可谓相映成趣,相得益彰。1985年,这件蟾滴,被定为国度一级文物,并于1989年入选《国度文物精品展览》,为越窑青瓷中极端稀有的国宝。
粤ICP备20040522号-1 版权所有:广东欣美广告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广东欣美广告有限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