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墙体广告 顾氏老宅——苏州怡园不只以布置精致巧丽著称于世,更以“过云楼”内珍藏大量的古代法书名画、版本书籍、彝鼎古玩而名重于时。
“过云楼”的第一代主人顾文彬(1811-1889年),字蔚如,号子山,晚号艮盒,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汉阳知府、浙江宁绍台道等。生平酷好书画珍藏,为保管好所珍藏的书画文玩等,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筑造一座专为珍藏书画的楼宇,题名为“过云楼”。意取苏东坡:“书画于人,不过是烟云过眼而已”,大有今日归己,明日不知飘向何方的脱俗风范。
凡遇国难家祸,顾氏族人均以维护文化遗产为第一。“过云楼”所收藏文物在顾氏几代人手里历经磨练,特别是民国以后,军阀混战,外患不时,日寇侵华时期,江南陷落,环境险峻,“过云楼”所藏书画、古玩等最终在顾氏后嗣的精心维护下于新中国成立后陆续捐赠给国度。1951年与1959年两次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古书画计308件。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1980年“过云楼”的第五代即顾则扬的二女儿顾榴女士与丈夫何杲先生,把几件留作留念的,收藏了多年的宝贵文物也捐赠给江苏常熟博物馆(当时为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这里主要给大家引见两件在清代有“鬼工”之称的杜士元微雕作品。
其中一件为清代杜士元创作的橄榄核雕“东坡泛舟赤壁”,纵1.4厘米、横3.5厘米、宽1.2厘米,核舟呈深枣红色。此器就着橄榄核自然的外廓弧线随形而雕琢成船底与船篷。橄榄核舟上摆设齐全,船首置有桌椅,摆放着杯盘菜肴,东坡等三人围坐饮酒阔谈。船尾有一童子蹲于炉前烹茶,一艄公持篙撑船;另一童子爬行于船篷顶上,似在拾掇渔具,又似在倾听客人交谈。全船六人大如米粒,而肩背、面庞修饰圆浑,五官虽仅以草草数刀雕琢,但是表情却顾盼有神,描写生动。核舟底有“乾隆乙丑年造,仙传杜士元”行书雕款。此外,另作水浪状象牙底座以承核舟,座底有行书雕款:“皮肉生来有益长,其中将他造船行,网船家家多子孙,渔翁得乐尝端阳”,描画了橄榄的妙用和渔家的乐趣。另配紫檀红木雕琢仿橄榄外盒,酷似风干橄榄,使整件艺术品更趋圆满。
橄榄核舟雕琢技艺精致、细腻,力图发明出一种诗的意境,但在详细的人物、物件上准确而又写实。舟中人物的衣冠、桌椅等都再现宋代的生活情形。人物的神色、举止,都‘哈当地表现了人物的身份与心情;船篷、门窗、用具等样样描写精密,舟上门窗尚可开启自若。核舟与象牙座上所刻行书款细若发丝,却字迹明晰娴熟、笔划遒劲有力。在方寸之间培养出如此杰作,真可谓极尽工巧,令人称绝,当今天的人们正为明代王叔远的桃核雕“东坡泛舟赤壁”不知藏匿何处而缺憾时,我却为有幸观赏清代杜士元的橄榄核雕“东坡泛舟赤壁”而感到欣喜。
另一件为杜士元桃核雕十八罗汉,纵2.2厘米,横3厘米,厚1.2厘米,深枣红色。此器应用蝶形联体双核雕琢而成。桃核两面以浮雕、镂空等手法刻罗汉十八尊,立者、坐者、诵经者、持法杖者、入定于龛中者、环坐指划而谈论者、跣足曲膝者等,生动有致。其间还雕琢有祥云、松树和一只正与罗汉们嬉戏游玩的生气勃勃的老虎,整个画面悠闲平和。有行书雕款日“天生双桃核,人世士元刻”。笔画细若蚊足而字迹明晰娴熟、遒劲有力。
核雕十八罗汉,所刻人物、松树、祥云等,刀法细腻、技艺精深、规划紧密。在缺乏方寸的杉桃核上雕琢出形态万千的十八罗汉及景物。罗汉五官雕琢精致,个个神色不一,栩栩如生,自然景物则描写得活灵活现。
如此细微的艺术品,而今的人们要观赏,却还得借助放大镜才干看个认真,可见,鬼斧神工,别出心裁。不愧为一代名家绝作。
粤ICP备20040522号-1 版权所有:广东欣美广告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广东欣美广告有限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