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墙体广告 我省普通7 月中旬就会“出梅入伏”,可为什么将来一段时间我省仍要迎来持续强降水?记者昨天就此采访了气候专家,专家称,今年我省梅雨季“湿、长、晚”,不过7 月下旬还是有望“出梅”。此外,今年呈现了较少见的“梅伏穿插”状况,梅雨季太长也可能使得今夏酷暑季“缩水”。
今年梅雨季走得太晚
气候专家称,7 月下旬,持续已久的“暴力梅雨季”有可能完毕,“出梅”意味着降雨量明显降低,对防汛抗洪来说无疑是个好音讯。
据引见,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域的气候特征之一,其长短和强弱与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压、西南季风以及西风带长波等大尺度天气系统的活动相关水平都较 高。由于每年这些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强度、进退迟早和速度快慢等都不一样,致使历年梅雨到来得迟早、长短和雨量的多寡差别很大,这种差别会招致江淮地域的干 旱或洪涝的构成。而今年由于“超强厄尔尼诺”的介入,我省梅雨持续的时间和降雨量都明显偏多,形成了几十年一遇的洪灾。
依据省气候中心提供的相关数据,我省均匀入梅日在6 月16 日,出梅日为7 月10 日;均匀梅雨期为25 天;“出梅”最早是1961 年6 月15 日,最晚的是1954 年和1987 年的7 月31 日。从这些数据与今年状况的比照我们能够看出,今年的梅雨季的特性是“湿、长、晚”。
皖北防汛压力仍较大
明天开端,我省就要进入7 月下旬,“七下八上”关于我国北方来说是每年防汛最慌张的时期。据省气候中心专家引见,“七下八上”普通是由于“副高”从长江中下游一带北移招致华北、东 北等地的持续降水。普通来说这对我省的影响不大,但是今年7月下旬主雨带也会掩盖我省淮北局部地域。今年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七下八上”时期我国降水将 总体偏多,且降雨带范围也较大,多雨区主要集中区也包括江淮北部和长江沿江局部地域。气候专家称,由于前期梅雨季的主雨带不时在我省南北之间摆动,皖北部 分地域曾经遭遇了较严重的洪涝灾祸,因而假如将来一段时间降雨量过大,将会给我省北部地域的防汛形成较大压力,且不扫除再次引发当地洪涝灾祸的可能性。
今夏酷暑季或“缩水”
据省气候中心专家预测,由于今年梅雨季的明显拉长和超强厄尔尼诺的影响,今年夏天我省最热的酷暑期,高温强度和日数都有可能“缩水”。
“普通来说,我省多半是梅雨完毕立刻进入盛夏高温时节,而今年7 月17 日我省还没出梅的时分就入伏了,这种‘梅伏穿插’的状况是比拟少见的,它可能会带来一些比拟湿热的‘桑拿天’。”专家表示,从总体来看,将来一段时间应该 是今年我省最热的高温时段,但是今年高温的水平和时间,遭到长时间持续降水等要素的影响,都可能会有一定水平的降低或者缩短,当然,这背后最基本的要素还 是厄尔尼诺。
“固然‘超强厄尔尼诺’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是‘更热、更旱、更涝’,不过对我省来说,固然‘更涝’却一定会‘更热’。由于普通来说降水和高温是反向相 关关系。过多的降水会抑止高温。”专家剖析称:“不过,这只是一个总体趋向的预测,并不等于今年夏天就不会呈现高温,部分地域某个时间段呈现高温的可能性 是完整存在的。因而广阔市民还是要留意防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