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墙体广告 12月14日,樊城区人民法院太平店法庭,一起民间借贷案正在紧张庭审中。然而,庭审期间,包括主审法官和书记员在内的不少人,却拿出
手机打开微信视频聊起了天。这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因一方当事人远在
浙江无法到场,法庭决定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对当事人展开法庭调查。
昨悉,采用微信视频的方式开展庭审,在本市尚属首次。
人在外地也能打官司
记者直击微信庭审
据主审法官、太平店法庭庭长李韬介绍,这次开庭审理的是一起民间借贷案。因原告王某在
浙江做生意,暂时无法赶回,仅委派律师出庭。李韬决定通过微信网络视频远程开庭。经与双方当事人协商,双方均对此意见表示认可。
当天上午10时,主审法官宣布这起民间借贷案开庭。楚天快报记者在庭审中看到,双方当事人质证过程中,群内成员打开微信,收听收看双方辩论。在
手机镜头前,针对出具借条的原因、地点、原告的经济能力等焦点问题展开陈述,并还原了基本案情。
然而,因本案中双方当事人分歧较大,一些细节问题还需考量,庭审结束时,主审法官宣布,待厘清事实后再择期宣判。
庭审结束后,李韬介绍,针对
农村外出务工和做生意的人员较多,有些案件往往当事人身处异地,为了一个案件的开庭而往返跑路,十分费力,采用微信视频的方式开庭大大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刘先生是人大代表。在当天的庭审中,他也是微信庭审的见证者之一。刘先生称,只要案件本身涉及金额范围小、案件不过于复杂,微信庭审方式的确是突破传统审判方式的一个新举措。“从一定程度上讲,法院能够积极探索更加便民利民的审判方式,减轻群众诉累,是司法为民情怀的体现,值得我们点赞。”
湖北志民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建继表示。
庭审方式更灵活
目的就是让群众少跑腿
“尽管‘微信庭审’的方式对当事人来说比较方便,灵活性是在法庭开庭无法比拟的,但从实际操作中来看,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李韬告诉记者。
昨日,该院一名法官坦言,一些比较小的邻里纠纷、经济纠纷,微信庭审方式能让控辩双方更加方便。但微信庭审有一个技术障碍,就是它不能防止拉群,也不能防止截屏,包括在庭审程序中,一些东西可能会涉及扩散的问题,也会涉及个人隐私保护的一些问题。因此,目前尝试的微信庭审,主要是线上加线下相结合,而以线下传统庭审模式为主,融入了一些微信元素,其目的就是尽可能地节约时间,不让当事人来回折腾。“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模式的成熟,今后对可以公开审理的案件,法庭将尝试在微信庭审时做到如微博直播、视频直播一样,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等相关人士进入微信办案群进行‘旁听’。”李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