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墙体广告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清帝大寿称作“万寿节”,乾隆皇帝是清朝盛世时的一位皇帝,也是位长命的君王,他的“八旬大寿”庆典,可谓举国盛事,文武百官在进贡寿礼上,天然也颇有亮点,出自文情华瞻的风流才子纪晓岚之手的这对寿联,即是其一。而正在
福建博物院举办的“寿山石回故土”大型展览中,也有一套寿礼瑰宝令人称奇。
“元音寿牒”在百官寿礼中脱颖
乾隆五十五年,乾隆皇帝迎来了八十大寿。据史料记载,他的八旬庆典分三处进行,七月初七至七月二十三在
承德避暑山庄,七月二十四启銮回京,七月三十日抵达圆明园,八月十三日自圆明园还宫,八月十三日在太和殿举办庆典大礼,八月二十一日才完毕。
庆典的时间跨度足足一月有余,盛大程度可想而知,文武百官煞费苦心进贡的寿礼,无疑也是“精、珍、奇”。正在
福建博物院举办的“寿山石回故土”大型展览中,有两匣印文均带“寿”字的寿山石印,夺人眼球。这便是最得乾隆爷心意的寿礼——“元音寿牒”。
据“护卫”寿山石国宝回乡的故宫专家介绍,当时文华殿大学士和珅、工部尚书金简从乾隆御制诗文中选出了带“福”、“寿”的诗句,镌刻成不同质地的2组印章。带“福”的印谱名为“宝典福书”,带“寿”的是“元音寿牒”,每组240方。
古代小简为牒,大简为册,“元音”在《周易·孔义集说》曰:“乐以人声为本,而人声以无声为本。雷者天之声中声也,纯则无欲乃元音也。”
乾隆命内务府追加一组 印文出自御制诗
“乾隆帝自幼博学多才,对汉文化的爱好特别稠密,虽政务繁忙,仍不忘读书吟诗。”故宫专家说。乾隆的御制诗多达四万多首,与寿字有关的也不在少数。
如“益寿何必九转丹”、“万寿齐朝衣与冠”、“介寿祥征亚岁骈”、“苍官寿客结老友”、“普度恒河沙数众生举登安乐寿命国际”、“江山介寿庆怎么”、“无量寿如是我闻寿超一切两足尊”……宝玺、题诗,这份寿礼交融了乾隆所喜欢的元素。2组印章中,和珅进献的是青田石印,金简献的则是铜镀金印,乾隆爷见后龙颜大悦,又命内务府追加1组。
现在,市民在
福建博物院的展览上见到的,即是追加的这组中,用寿山石所制造的60方印。据介绍,这套用寿山石所制的“元音寿牒”,色泽格外光润,愈加贴合八十大寿的喜庆氛围,因而,乾隆爷爱之更胜于之前的两套。有寿山石爱好者称,说它是乾隆爷心头那颗“朱砂痣”,也不为过。
乾隆宝玺逾千方 寿山石玺亮点多
比较“寿”字诗,不少观展的市民表明,乾隆爷御用的闲章宝玺的用料,更有看头。据介绍,乾隆期间篆刻宝玺多达1800余方,这其间寿山石玺印虽占比不大,但比较其他清帝来说,不仅数量较多,也较具观赏价值。
这其间,名望最大的是田黄三联印,它由一块相当大的田
黄石雕琢而成,由
福建巡抚进贡,乾隆爷见后大加封赏。1997年中国邮政发行的小型张邮票上也呈现过它的身影。听说,清末宣统皇帝溥仪被逐出宫时,还将它缝在棉衣里带出宫,至1950年方将其交出。此外,还有异兽纽“奉三忘我”圆印、异兽纽“乾隆宸翰”方印、虎纽“乾隆御笔”方印等等瑰宝文物,也值得一赏。
“乾隆皇帝号‘
长春居士’、‘信天主人’,老年时又以‘十全白叟’自称。”故宫专家以为,从乾隆期间的文物看出他的艺术档次是外型与美感的一致,在外型、纹饰、画法、题诗、诗文字体、款识、工艺等方面寻求完美无瑕和富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