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墙体广告 暌违三百年,包括“乾隆田黄三联印”在内的百件套寿山石国宝,首度回到故土
福州,等候与家乡父老相见。
由
福建博物院、《
福建寿山石志》编纂委员会和海峡都市报社联合主办的“寿山石回故土展”,将于9月30日(本周五)启幕。昨天记者提早探秘,见证故宫博物院专家,怎么准备如此高标准的寿山石精品“百年盛宴”。
“请”国宝出箱 故宫专家先调查展厅
从寿山石国宝们离京“出宫”到抵榕待展,全部进程非常严密。
为进入库房采访,记者提早一天就向
福建博物院提交了身份证,并制作指模存案。“和文物打交道,可容不得半点过失。”故宫博物院宫殿部研究馆员恽丽梅说,她一再告知记者,待国宝开箱后,不行与工作人员交谈,尽量少拍照片,以免使其分神,形成不行拯救的丢失。
本年56岁的恽丽梅,在故宫中,已与国宝文物相伴36年,为准备“寿山石回故土展”,她不只自己前来参加布展,在上个月还曾特地赴
福建博物院,作了一番调查,“展柜的安全性能够不够,展厅能否到达恒温恒湿,每个细节都不得大意。”她说。
据介绍,展柜玻璃做了特殊的防爆设备,以防突发状况发作,玻璃决裂时损坏文物。尽人皆知,
福建气候湿润,即使如此,收藏者还得时不时地给寿山石抹些“润肤露”,而北京环境枯燥,如此南北交替,国宝们会不会“不服水土”呢?
“这一点,倒不用忧虑。”恽丽梅说,不管是在故宫仍是
福建博物院,寿山石国宝都需保存在气温20℃,湿度45%~55%的环境中。因而,在开箱“请”出国宝前,工作人员对展厅环境进行了细心的调理,点一件陈设一件。故宫专家手捧国宝时,神情严肃,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小心谨慎。
一半以上展品初次展出
“天遣珍宝生闽中,剖之斑驳具五彩。”寿山石质地脂润,色彩斑驳,是中国独有的贵重彩石,因出产于
福州寿山及其附近村落而得名,这次藏于深宫的149件寿山石国宝回乡展览,让各界非常振奋。
据主办方介绍,保存估值这次展品总值超越2亿元。“
福建博物院一趟趟赴京交流,展品才由本来的30套,增加为60套,再到现在的近百套。”恽丽梅说,
福建博物院的这份热诚,令人感动。几百年来,如此数量之多、标准之高的寿山石国宝展,仍是头一回,业界人士认为,国宝级寿山石回乡,将助推本乡寿山石文化的进一步发掘、传承和发展。
“这次大展,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展品都是初次出宫。”恽丽梅说,这其间还有不少藏于深宫不见人,即使到了故宫博物院,也是见不着的。
不过,这些奥秘的国宝很快就将和故土的“亲人”们碰头。据了解,“寿山石回故土展”将于9月30日启幕,继续到2017年1月8日,整整百日,感兴趣的市民,可现场购票观展,一睹寿山石国宝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