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墙体广告 知道我爱保藏,老友从外地回来,给我带一枚“得壹元宝”,并说现已判定过,肯定真品。
早想得到一枚“得壹元宝”,惋惜没有缘分,市场上兜销的大都是技拙赝品,明眼人一看便知,能得一真品,甚幸。
“得壹元宝”是唐朝反将史思明占有
洛阳时熔铜佛所铸,后因嫌“得壹”不吉,随改“顺天”。据《新唐书》记载:“史思明据东都,亦铸‘得壹元宝’钱……既 而又恶‘得壹’非长祚之兆,改其文曰‘顺天元宝’。”由于“安史之乱”很快被停息,因而“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都很宝贵,又由于“得壹元宝”是“思明 并销
洛阳铜佛所铸”“贼平之后,无所用焉。刀兵之家,还将铸佛”。所以“得壹元宝”更加宝贵。故泉界早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之说。
清代的 戴熙在他的《古泉丛话》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自个将一枚得壹元宝典当给一个
山西人,
山西人爱不释手,给典当者“钱三万”,并说:“我这是在成心进步它的 身价,这么,你就别想再来换回它。”没想到典当者也不示弱:“我是在成心降低它的价值,才要三万,而这恰是为了以后能换回它。”由此可见此钱的稀罕程度。
这一点,咱们从相同喜好保藏古钱的鲁迅先生身上,也能得到印证。鲁迅先生在《鲁迅全集》里这么说道,他在北京时期,经常去琉璃厂寻找古钱珍品,1913 年10月,他曾花了两块大洋买了一枚得壹元宝。次年3月,他买得“梁邑”、“戈邑”等四枚布币,再加一枚“永通万国”,也才花了两块大洋。“得壹元宝”的 宝贵程度可见一斑。
安史之乱后,史思明专心想当“始皇帝”。细思之,当年史思明以“得一”名钱并非草率从事,或出于老子《道德经》,或袭司马 炎之典故,期望自个能成为改朝换代的开国之君。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为全国贞。”史思明想“得一”,盼望着父传子,子而孙,子后代 孙,相传万代。但是,他对“一”字也心有疑虑的,害怕只能一世而终。所以,在铸钱时成心把“一”写成“壹”。
“得壹元宝”四字刚劲有力,入木 三分,从中能够看出其时的史思明趾高气扬,大有独霸全国之势。但从“得壹元宝”的分量看,尽管它是当百的大钱,分量却不及十枚小钱,可见“安史之乱”时唐 朝的“通货膨胀”程度,继而能够想象得出其时的劳动人民是生活在如何的水深火热之中。史思明尽管把“得壹”改为了“顺天”,但他仍是没有善终,最终竟被自 己的儿子所杀,又为这枚钱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颜色。
保藏,不能只看它当时的价值,要看它的潜力,看它的升值空间。从“得壹元宝”发生的历史背景看,它是一枚不可多得的泉界宝物,具有它实在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