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墙体广告 在城市人的眼中,
乡村环境“脏乱差”似乎是常态。随着美丽
乡村建立的加快,
乡村环境正悄然改动。
夏日里,记者散步大通
乡村,干洁净净的
乡村小路、整划一齐的房前屋后、有条有理的村居环境映入视线,构成一幅美丽
乡村画卷。身着橘黄色工作服,穿越在村头巷尾的环卫保洁人员,为村庄装点靓丽颜色。
乡村画卷越描越美,得益于大通区施行的城乡环卫一体
化工程。
先行先试,施行城乡环卫一体化
美丽
乡村建立是一项惠及久远的民生工程。想让
乡村美起来,首先要让
乡村洁净起来。环境整治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为打好
乡村环境整治主动仗,2014年9月,大通区坚持试点先行,从每个
乡镇选择两个村率先展开城乡环卫一体化试点,村庄环境明显改善。在先行 试点根底上,该区认真总结经历,决议全面施行城乡环卫一体
化工程。2015年7月,经过市公共资源买卖平台,把全区划分为上窑镇、洛河镇及农场、九龙岗 镇、孔店乡等四个标段停止公开招招标。2015年9月30日,区政府拜托区环卫处分别与四家
公司签署了作业合同,城乡环卫一体化在全区54个行政村完成 “全掩盖”。
全面施行,
乡村环卫保洁走向标准化
美丽战役,从集中清算
乡村河塘沟渠、房前屋后渣滓开端。集中行动之后,存积
大众房前屋后的“三大堆”(木草堆、砖石堆、渣滓堆)得以有序摆放,
乡村道路坚持整洁洁净,
乡村环境卫生悄然改动。
环境整治是根底,常态坚持是关键。该区强化精密化管理,增强常态化考评,树立完善环境坚持长效机制,
乡村环卫保洁走向标准化。
走进上窑镇马庙村,宽阔洁净的水泥路通村入户,每走一段就能看见绿色渣滓桶和正在打扫渣滓的保洁员。据担任该村卫生保洁的
公司担任人引见,马庙 村有500多户、1000多名
大众,共装备了5名保洁人员和80多个渣滓桶。“早上5:00,我们就开端工作了,清扫马路,搜集渣滓,再将渣滓集中运走, 给村民一个美丽的早晨。”保洁人员说。关于村居环境的改善,村民方华美感触颇深:“以前,村里环境卫生没人问、没人管,村民渣滓随处扔、随处倒。如今,村 里来了保洁员,有了渣滓桶,大家不乱扔、乱倒渣滓了,村子自然洁净了许多。”
由于是市场化运作,那么谁来监管?区环卫处督查科担任人刘震通知记者,区里树立了常态化环卫考评机制,制定出台了《大通区城乡环卫一体
化工作考 核方法》 《大通区城乡环卫一体
化工作考核细则》,明白市场化
公司作业规范,实行“统一搜集、统一清运、统一处置”的收运处置形式,确保渣滓
日产日清。同时,树立市 场化
公司自查和区环卫处督查相分离的监管机制,第一时间将督查、考核状况以《环卫通报》方式报送区政府、送发各
公司,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互相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