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墙体广告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一副老花眼镜,有了这三样东西,72岁的崔爱珠老人就能变“魔术”。一会变一个“福娃”来,一会变一个“十二生肖”来……这位深爱剪纸的老太,8年来创作的大小剪纸作品上千幅,作为辖区的剪纸达人,作品每年都会被展出。 自学剪纸8年,越剪越快乐
来到崔爱珠老人在合肥大杨镇吴郢社区的家里,首先看到的就是墙上装裱好的多幅大红的剪纸作品。从喜字到花鸟虫鱼到传统英雄人物再到贴近当前生活的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等,她创作的剪纸不只形象栩栩如生,且内容丰厚、设计新颖,特别是贴近生活。 说到当初为什么会爱上剪纸?崔爱珠老人说,这还得从她退休后开端说起。
老人老家在芜湖,退休前是一位令人尊崇的小学教师,她有5个孩子,个个成家立业有了小家庭。退休后的几年里,她都在帮助照顾孙子孙女,直到孙子们都上了小学、中学不需求她再照顾时,她忽然有了大把的时间。 于是,她将这些珍贵的时间应用起来,上了老年大学,并学起了剪纸。由于小学教过手工课的关系,她学起剪纸来也特别快。
看着一幅幅作品被剪出来,她越剪越快乐。8年来,她剪的小型作品曾经装订了十几本,高度一米以上的大型作品更是两三天就完成一幅。
就拿其中一幅“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的作品来说,上半篇幅是字,下半篇幅是含有寓意的话,整幅画线条粗细平均,外型复杂,但是她也只用了三天时间完成,第一天画样设计、第二天开端剪、第三天张贴在宣纸上。
喜欢搜集生活中的各类素材
艺术源于生活,这话从崔爱珠的剪纸作品中就能看到。她的作品灵感来自于日常生活,所以简直都是无独有偶的。素日里只需遇到好的事情她就会搜集起来当素材,然后加上本人的构思,尽量表现出事物的特征。要想作品有意义,这个步骤不简单,由于细致的察看加上巧妙的构思,最终的作品都能产生共鸣。
往常,老人是合肥芜湖两地住,由于每年芜湖县老年大学、教员退休协会、诗书画协会等办展览时,主办方都会约请她送作品参展。在芜湖,她和她的剪纸名声在外。 除了设计外,最后的张贴工作也不简单,不过这都多亏了崔爱珠的老伴,老伴固然不爱剪纸,但十分支持。每次都会替她熬好浆糊并过滤掉渣滓,然后协作张贴完成。
儿女们也很支持,他们每个小家庭都收到了老人送的剪纸作品。不过关于年轻的孙辈一代来说,似乎并没有那么感兴味。
于是,老人也有一个当心愿。她希望教会身边更多人剪纸,让他们特别是孩子们晓得剪纸这项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她也希望教社区里一些退休在家、但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一同学剪纸,将剪纸的快乐带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