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墙体广告 来到凤台县钱庙乡刘楼村,说起张家全,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张家全是一名退伍军人,他自主兴办了凤台县北新秸秆综合应用有限
公司,变废为宝,将秸秆变成草绳和草帘,发挥出了大作用,同时还协助一批人胜利就业,遭到了很多人的夸奖。
淮河早报、
淮南网记者理解到,今年49岁的张家全,是土生土长的钱庙刘楼村人。1989年他应征入伍,返乡后成为一名体育教员。后又到
广东打工,不断干到2015年。由于他勤劳能干,颇受企业老板好评,同时也积聚了丰厚的创业经历。
刘楼村是个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大村,过去村民收割完稻子后,将稻草弃于田中,直接点火燃烧,既污染了环境,又糜费了资源。张家全看在眼里、记在心间。近年来,凤台县委县政府鼓舞企业参与秸秆禁烧和综合应用的政策,进一步坚决了张家全努力于秸秆综合应用的决计和自信心。
张家全调查后理解到,草绳加工本钱低廉、消费简单、收益较高,十分合适
乡村目前的消费运营。看准这一项目,张家全于2015年7月投资40余万元, 成立了凤台县北新秸秆综合应用有限
公司,置办草绳机30多台,回收刘楼、圩西、米吴、钱庙等村稻草1000余吨,然后将秸秆加工成草绳、草帘等,他的产品 远销
湖南、
山东、
江苏、
山西、
浙江和
安徽省各地,用于园林绿化、蔬菜保暖和工业产品包装垫层等方面,广受市场欢送。
在
乡村,人们都习气称谓老弱病残为“吃闲饭的”。而往常在凤台县北新秸秆综合应用有限
公司,这些人们口中“吃闲饭的”人却成了搓绳赚钱、变废为宝的 主力军。“一天劳动六七个小时,纯收入50多元。” 张家全说,他的企业目前有40多名工人,以留守妇女为主,草绳加工让留守妇女真正完成了在家门口打工增收的幻想。
张家全表示,稻草变草绳,有效处理了秸秆禁烧的难题,推进了秸秆综合应用,“目前我打算再投资20万元购置200台草绳机,免费发给
大众分散加工,统一回收,不但能让
大众在家门口完成增收致富,还能就地转化应用秸秆,以实践行动推进生态
淮南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