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墙体广告 幕阜山麓,千山万壑,山高路远。
曾经,散落在
咸宁市咸安区大幕山中几十名六七岁的孩子,天天得跋山涉水4公里去集镇上学。为了方便孩子读书,教育部门决议就近建立教学点。大幕乡常收小学教务主任陈德安自动来到教学点,一干即是4年。
上一年,陈德安被评为我省十佳师德标兵,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带着老婆据守教学点
2012年夏,教育部门复建蔡桥教学点,眼看开学在即,却没有教师情愿来。“我的孩子因病夭亡,我会把学生当作自个的孩子。”时任大幕乡常收小学教务主任的陈德安,忍着丧子之痛,自动请求前往任教。
陈德安带上老婆,将家安在了教学点:一张床,一台电脑,外加几个凳子,即是他们悉数的家当。
教学点第一年来了30个孩子,正午有一半以上不能回家就餐。陈德安便与老婆分工,他担任教二、三年级语文与数学,老婆(临时工)除了担任教一年级语数外,还要为孩子们做午饭。
“吃的菜基本上是自个种的。”陈德安说,天天下课后,他与老婆在校园周边拓荒种菜,再养几只土鸡下蛋。每逢春季蔬菜淡季时,就买菜吃。
好几名留守孩童家里经济窘迫,付不起一餐4元的伙食费。“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上课。”陈德安便与老婆商议,让孩子们带一点米与油,合伙就餐,菜钱免费。
背着学生蹚水过河
教学点门前有一条小河,汛期时,河水经常暴涨,但这是学生放学回家的必经之路。于是陈德安天天背着一年级的孩子,然后手牵着二、三年级的孩子过河。
2013年5月15日下午放学,天刚下过大雨,河水湍急,陈德安像平常相同背学生过河。在背到第二个学生时,他俄然脚下一滑,和学生一同跌到河中,但他仍紧紧抓住学生。幸亏几位家长及时赶到,学生安然无恙,而陈德安的手臂却被河里的乱石划开了一条一寸多长的口儿。
现在,乡民捐款在小河上架起了小桥,孩子们再也不必蹚水回家了。
孩子生长路上的“摆渡人”
蔡桥教学点只接纳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四年级后,孩子们能够到集镇上去住读。但陈德安并没有因而松懈,“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陈德安研究教学方法,学会运用电子同步互动讲课。感到自个在英语、音乐和美术方面难以担任时,他请来了
湖北科技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每到周五,志愿者便来到了孩子们中心,“教师面对面教英语,咱们学得快,记住牢。”三年级学生李佳乐说。
一名孤单症留守孩童小小(化名),课堂上经常俄然发出尖叫。于是陈德安与民间助学安排“麦田方案”取得联系,结对帮扶纠正,“目前,她的表现有所好转。”陈德安对此十分欣喜。
“当山里孩子生长路上的‘摆渡人’,更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关于自个的工作,陈德安一点也不觉得孤单和委屈。
新美
墙体广告官网:http://www.gyxmad.com/ 咨询热线:400-606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