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98岁抗战女兵逝世 祖父曾是李鸿章私塾老师

98岁抗战女兵逝世 祖父曾是李鸿章私塾老师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6年04月19日 10:04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贵州凯里门头店招

贵州凯里墙体广告  4月17日上午11点过,98岁的张克端像往常一样,躺在家中床上休息。保姆做好了饭来叫:“婆婆,起来吃饭了。”张克端没有应声,宁静而安宁,在睡梦中完毕了本人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生命。
  98年前,出生在安徽合肥;78年前,进入黄埔军校战时工作干部锻炼团学习、工作;71年前,在成都见证了抗日战争的成功;然后,在成都渡过了本人宁静安宁的终身。在中国最后的抗战老兵中,又一位悄悄地走进了历史。
  逃难离乡19岁参加黄埔“战干团”
  1918年8月2日,张克端在安徽合肥肥东县店埠镇出生,她的祖父曾是李鸿章的私塾教师。由于父亲到合肥师范学校任财务科长,她幼年时期便到了合肥生活。
  1937年夏天,张克端完毕高中学业的同时,“七七事故”迸发。战乱中,她和家人跟随叔叔迁移到了湖北武汉。在之后几个月的时间里,随着日本侵 华战争全面迸发,华北、华东等地相继陷落。1938年,张克端报名参与黄埔军校的战时干部锻炼团,成为第一期学员,被分配到女生队三中队。
  在艰辛的岁月里,“战干团”学员的锻炼是艰苦的。一个班10多个人,睡一张铺在地上的大通铺,每日三餐8人一桌,只要一盆水煮菜。两套运动服、一套草绿色裙子军装,是张克端最贵重的“配备”。
  在张克端的“战干团”生活里,这个19岁的少女慢慢对中国正派历的这场战争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本人弃笔从戎的选择,也变得更坚决。
  投身抗战成为战场上的白衣天使
  张克端于1938年8月正式毕业,随后进入青年团干部锻炼团继续承受锻炼。
  “那个时分,仗曾经打到武汉了。”张克端的小儿子刘兴根说,锻炼之余,张克端经常冒着头上的轰炸机,从位于珞珈山的武汉大学赶往正在激战的前线抢救伤员。每当支前民工将伤兵抬下战场,张克端便立刻冲上前为伤兵们清洗和包扎伤口,然后再将伤兵护送到前方医院
  随着战争的不时开展,伤兵人数急剧增加,对外港口和运输道路多被封锁和毁坏,武汉缺医少药的状况日益严重。锻炼班的学员每隔一天便要去间隔武汉不远的黄陂、孝感等地,为伤兵收留站的伤兵们送去食品和药品,清洗伤口和衣物。
  在媒体此前的采访中,张克端曾经回想说,由于条件有限,很多伤兵的伤口已化脓、腐朽,不少还长出了蛆虫,“每次到那里,心里就说不出的难受。”
  立下遗言身后不设灵堂,一切从简
  1945年日本投诚时,张克端由于右臂中弹受伤正在成都养伤。
  “我妈说,1945年8月10日黄昏,成都街头巷尾忽然卖起了‘日本宣布投诚’的号外。”张克端的儿子刘兴根拿出一叠老人的材料回想道,“她说,当时成都居民纷繁上街,美国大兵也从凤凰山机场赶来参加到庆贺行列,整个春熙路亮如白昼。”
  1949年,张克端夫妇选择留在大陆,并定居于成都。她哺育了5个子女,而在其过世时,最长的重孙已14岁。她的暮年生活,学太极、写字画画,时不时走访老姐妹……过得规律而宁静。
  2014年,张克端留给儿孙的遗言里写道:“你们要团结和睦,互相照顾。我临终时,不做手术,不抢救,不糜费国度资源。身后,不设灵堂,一切从简。”
  2016年4月17日中午,98岁的抗战老兵张克端在家中宁静离世。4月18日中午,成都武侯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吴瑜聪到张家吊唁时说,在武侯区,像张克端一样的抗战老兵,目前还有13人,“越来越少”。

粤ICP备20040522号-1 版权所有:广东欣美广告有限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桥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广东欣美广告有限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