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督查机关对
乡村低保资金申报、拨付、发放、办理使用等环节中存在的违纪疑问展开专项督查,截至现在,全省共立案1232起, 给予党纪政纪处置844人,移交司法机关15人,所查案子涉案金额合计2526.33万元,157人因执行“两个职责”不力被问责。
据省纪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上一年,省纪委对有关疑问头绪整理研判后发现,有些底层党员干部在办理和发放
乡村低保资金过程中,或雁过拔毛、克扣侵吞,或优亲厚友、吃拿卡要,或勾结作假、虚报冒领,
大众对此反映强烈。
为此,我省展开专项督查,各级民政、财务等部门和城镇(大街)、村(居)首要对
乡村低保资金办理使用情况进行精准核对,并将发现的有关头绪移交纪检督查机关。在此基础上,各级纪检督查机关进村入户收集有关疑问头绪。
期间,纪检督查机关还调取民政、计生、
公安等部门的“大数据”,剖析整理杰出疑问后展开头绪排查。例如剑河县纪委经过对该县民政局有关数据与
乡村低保数据比对,发现406名低保户触及领“死人钱”的景象。
专项督查中发现,有的县、乡、村因为财务比较薄弱,便打起了
乡村低保资金的主见。如黎平县地坪乡岑卜村党支部原书记卜启财,直接将全村低保 户的低保资金交由村“两委”统筹办理,违规用于村级路途修建等公益事业,其自己还移用村集体资金17万元。现在,卜启财被开除党籍,并被移交司法机关。
此外,有些底层党员干部使用职务便当,在
乡村低保资金鉴定中优亲厚友。如兴义市三江口镇红落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吴长云,把不符合条件的大儿子吴勇和二儿子吴雄归入
乡村低保目标,共违规取得
乡村低保资金8286元,已遭到党内正告处置。
还有的村干部使用手中权力搞权钱交易,任意侵吞
大众利益。如安龙县钱相大街作坊村村委会原主任陈兴龙,违规向80户低保户收取“低保证”发放费合计800元,已遭到党内正告处置。
一起,在
乡村低保资历认定上,因对许多
乡村家庭的贫困状况缺少有用审核手法,加之有些低保目标不照实填写有关信息,仅凭村组干部预算,常常引发
大众质疑。为了防止费事,单个村干部违背低保方针和申报条件规则,安排乡民轮番“坐庄”“吃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