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车类似“火车头”
210国道附近一处不甚起眼的
工地,是1号线大关站至大寨站的铺轨基地。
头戴安全帽,顺着狭窄的轨排井一路往下,一列黄色的“小列车”就停在不远处的隧道洞口。
“这是烧汽油的轨道施工工程车,不是真正的列车!”眼见着记者眼冒绿光,
贵阳市轨道
公司机电设备部业务主管曾恒马上“科普”:“目前主要是用于施工所需。不过,你们可以坐上去试试!”
哇!居然,都能通车了。
手舞足蹈地跳了上去。才发现,这节车俨然类似“火车头”,车厢的两头都设有驾驶室,双向都能行驶。
对讲机喊话通知、等待轨道上闪烁的红灯熄灭、鸣笛、启动……虽然不是真正的列车,但安全行驶的各项要素一样没少。
车速20码,声响有点大,每隔一段有种“咯噔”一下的颠簸感。“轨道是一段一段接在一起的。目前仅仅是初装阶段,下一步全部铺设完毕后,还要焊接、精调、打磨。等到正式通车的时候,就不会有这样‘哐当’的声音了。”曾恒补充道。
地下车站如同毛坯房
不甚亮堂的隧道内,车行较慢。车过两边,随处可见身着金黄色工作服、戴着口罩的各类施工人员停下手中的工作,等待车过。曾恒告诉
贵州都市报记者,目前除了铺轨外,还有接触网、供电、通信、信号等相关工种的交叉施工。
还没两分钟,朱家湾站到了。
下车后,仔仔细细看了一圈,这里已是一个搭建完成的“毛坯房”:站台附近,上下楼梯已建好;站台上面,抬眼可见预留的众多出风口,两侧的轨道已铺设完毕……
“朱家湾站是个标准车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岛式车站,乘客在候车层能双向乘车。”曾恒说,1号线大部分的车站采用的都是地下两层的岛式结构:上面一层是站厅层,买票和乘客安检进站,下面则是候车层。
“当然,由于地形所限,中心城区的部分车站是侧式车站,比如说
延安路站,乘客需要通过天桥或地下通道到对面乘车。”
车辆段有72个足球场大
“轨道施工车,都是每天白天跑,晚上修!”如果不是曾恒这句补充,记者还真不知道,原来,除了站点,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车辆段。
金阳车辆段,就是未来1号线停车、检修之处,有足足72个足球场大!
之所以每天晚上修,曾恒特别给记者“科普”一番:相比一般出现故障的大维修,轨道交通尤其强调每日的预防性维修。“列车可不能出现一丝马虎。所以正式运营后,每天停运后,每列列车都会开到车辆段规定的停车轨道上,做日常性预防维修。”曾恒说,尽管都是检查每颗螺丝是否拧紧、轮胎是否正常等常规小检查,但这些细节对于安全运营,却至关重要。
当然,除了停车、检修,金阳车辆段还是一个综合性的基地,以后还要肩负对一号线的调度、设备停放、维护、员工培训等各类作用。
目前,在700多位施工人员的加班加点下,金阳车辆段已完成工程量的30%。预计今年10月将建成拥有35列位的“运用库”。届时,将能停放1号线B型列车。
曾恒说,一般而言,轨道施工分为三大阶段:洞通、轨通电通、车通。按照目前进度,预计2017年,
贵阳轨道1号线观山湖段就能实现车通,2018年实现全线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