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墙体广告协会执行会长 | 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
施工流程
  • 施工报名
  • 客服回访
  • 业务洽谈
  • 签订合同
  • 三天开工
  • 十天完工

洽谈电话

400-6060-805

首页 >> 资讯报道 >>新闻调查:丑闻给“论文至上”再敲警钟

新闻调查:丑闻给“论文至上”再敲警钟

良心做事 诚信待客 专心服务
扫一扫
加好友

2016年09月23日 03:09 相关案例: 本文标签: 安徽淮南门头店招

  安徽淮南墙体广告   近日,著名的美国反论文剽窃网站“抄袭监视”依据网友告发,从调查一篇抄袭的论文动手,顺藤摸瓜取得惊人发现:一些旨在敛财的“掠食性”期刊与代写论文的“枪手”公司狼狈为奸,疑似为研讨人员批量消费、发表学术论文。
  这家网站的编辑通知新华社记者,这可能是世界科学史上论文代写公司与“掠食性”期刊或出版商瞄准中国作者的“最大丑闻”,这些“枪手”公司和敛 财期刊特别爱瞄准中国研讨人员。担任运营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汤森路透集团也表示,将对有关杂志停止调查,可能会把它们从SCI数据库中删除。
  一篇论文引发深度调查
  “抄袭监视”是一家在科研界颇为有名的反论文剽窃抄袭网站。这家网站20日发表报告说,上周有匿名网友告发中国某医院研讨人员的一篇论文涉嫌严 重抄袭,但没有提供细致证据。于是,网站编辑应用英文查剽窃软件“艾普蕾”停止核对,结果发现,被告发论文的文本剽窃比例高达31%。
  网站编辑比照了与这篇论文类似度较高的5篇论文,结果发现,被告发论文的图2、图3和表2与其他论文中的相关图表简直一模一样,区别只是个别数字与字母不同。而这5篇论文固然发表在不同刊物上,作者也都是中国研讨人员。
  尔后,这家网站的编辑重点调查了发表被告发论文的杂志《遗传学和分子研讨》,结果发现,这份杂志固然远在巴西,汤森路透集团评定的SCI影响因 子也只要很低的0.764,但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却很受欢送。2015年这份杂志发表2056篇论文,其中有1605篇来自中国研讨人员,比例高达 78.1%。
  他们以为,这份杂志要么审稿很容易经过,要么就没有审稿过程,要么没有运用论文查重软件系统,要么编辑才能不行。
  这家网站又查了一下与被告发论文发表在同一期杂志上的其他论文,结果发现,多篇中国作者的论文都运用了上述图3。至此,网站编辑以为,《遗传学和分子研讨》是特地瞄准中国研讨人员敛财的一份杂志,发表上述另5篇论文的杂志可能也有问题存在。
  进一步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切这些中国作者的论文都喜欢那个图3呢?调查又发现,固然这些论文作者来自中国不同机构,但所留电子邮件地址都是 163邮箱,而且前3个字母是“doc”或前4个字母是“manu”,代表“医生”或“手稿”;一切论文都在去年发表,而且其中5篇发表在《遗传学和分子 研讨》同一期,一些还是在同一个月内投寄。这阐明,可能是论文代写公司批量炮制了这些论文来投稿。
  “枪手”公司勾搭“掠食性”期刊
  “抄袭监视”网站编辑林赛·韦恩对新华社记者表示:“科学论文代写公司和掠食性杂志或出版商‘心有默契’,瞄准一些有需求的客户。”
  科学论文代写公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枪手”,他们收钱帮人写论文,而内容常常是粗制滥造,或痛快是抄袭和造假。
  “掠食性”期刊则是国际学术出版界对某些旨在敛财的期刊的称谓。这些刊物常常是开放获取期刊,这是近年来新兴的学术出版形式。传统学术刊物《科 学》《自然》等采取读者付费形式,作者普通不为论文发表付费。而开放获取期刊对读者是免费的,由论文作者付版面费,通常只以网络版方式存在于互联网上。现 在的开放获取期刊良莠不齐,有一些严肃的刊物得到认可,但也有一局部以学术之名敛财。
  “我们历来没有在新闻报道里听说过代笔论文数量比我们发现的还要多。当然,(实践)造假的数量可能比我们发现的还要多得多,但要清查下去,逐个 停止比对,太耗时间了,”韦恩对新华社记者说,“我们历来没有发现至少5篇图很类似的中国作者论文能发表在同一份SCI杂志的同一期上。因而,我们置信, 这是世界科学历史上论文代写公司与‘掠食性’杂志或出版商瞄准中国作者的最大丑闻。”
  “抄袭监视”网站的报告指出,“枪手”公司和“掠食性”期刊都赚了大钱,一个赚论文造假的钱,一个赚版面费,结果制造出大量“污染整个科学文献数据库的渣滓论文”。
  记者联络《遗传学和分子研讨》杂志,但截至发稿时髦未得到回应。点击进入这个杂志的网站,能够看到其自我引见说,这是一份开放获取期刊,这份杂志还自问自答:“《遗传学和分子研讨》是一份‘真’的杂志吗?绝对是。”
  “抄袭监视”网站还责备汤森路透集团将《遗传学和分子研讨》收录入SCI数据库,是此次丑闻的爪牙。对此,汤森路透集团发言人海迪·西格尔通知 新华社记者,SCI基于论文援用数据,为对世界主要期刊停止量化评价提供了一种系统、客观的方式。作为检查过程的一局部,该机构会调查任何有异常行为的期 刊,“这些期刊会被逐一评审,可能会被(从SCI数据库中)删除”。
  给“论文至上”再敲警钟
  “抄袭监视”网站编辑韦恩强调,中国研讨人员不断都很努力,他们尊重中国研讨人员的工作。但事实标明,一些中国研讨人员可能成为论文“枪手”公司与“掠食性”杂志或出版商“有认识的目的”,“由于它们可能理解中国作者需求什么”。
  某种水平上,这一丑闻再次暴露了国内科研评价体系中“论文至上”的问题。在研讨人员评聘职务职称、申报科研经费等过程中,论文发表通常作为一个 主要评价指标,这使一些人铤而走险,寻觅“枪手”炮制论文特别是英文论文。一些国外出版商也盯上了中国这个宏大的市场,经过出版“掠食性”期刊收取版面费 发财。
  对论文发表的需求已招致多起与中国研讨人员有关的学术丑闻。2015年年初,英国BMC出版社曾一次撤回43篇论文,其中41篇论文的作者来自 中国。同年8月,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也宣布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其中多数作者也是来自中国。此次“抄袭监视”网站的调查无疑是又 一记警钟。
  韦恩表示,希望中国政府、大学、机构和研讨人员能更好地预防、肃清论文抄袭问题,倡议多运用软件来审核调查论文有无抄袭或剽窃的嫌疑。

相关资讯

粤ICP备20040522号-1 版权所有:广东欣美广告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术支持:广东欣美广告有限公司 [管理]

广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