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墙体广告 9月12日下午,
宜都市枝城镇白水港村5组乡民谢凤菊刚刚送走赴
新疆从戎的儿子。客厅里,她将儿子临行前的相片和视频上传到兄弟圈,承受亲属、兄弟们的祝愿。
今年,谢凤菊的儿子刘涛考上了三峡工作技术学院,又经过了征兵体检,双喜临门的她挑选低沉庆祝。“升学、从戎都是喜事,但不想给他人添担负。”
谢凤菊家对面的街坊刘泽维相同有喜事。当天是他59岁生日,
乡村流行“男做‘进’,女做‘满’”,59岁按风俗应该大办。为了庆生,他邀来了联系最佳的几位兄弟,打花牌,吃葡萄,既热烈,又开心。
家有喜事,谢凤菊、刘泽维都没有挑选“请厨子、找乐队、搭棚子”的传统做法。“村里修改了《村规民约》,为我们的情面往来减了负。”白水港村党总支书记李春梅说,如今我们都喜欢用更简略、轻松的方法“赶情面”。
2014年曾经,白水港村共589户农户,每年各种名字的宴席都在150起左右,该村农户全年情面开销多的达2万多元,少的也有三四千元,“情面”已成为大多数农户家庭最大的开销,乡民们不堪重负。
2014年2月,白水港村“两委”和乡民代表们逐户造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后,在原《村规民约》里加上了一系列新约定:凡乡民举行婚丧嫁娶喜庆事 宜必须向村申报,并对设宴人数及规划进行限定;除婚丧嫁娶外,别的请客只能约请亲属参与;党员不得到会违规请客……“情面链条”从新的《村规民约》发布那 天起逐渐断开。
减了“情面债”,该村又着手为乡民们建立、完善晚年合作照顾基地、文体活动基地等渠道,定时举行广场舞、棋牌、书法等训练,让乡民们在健康、文明的社交活动中增进感情。
到现在,
宜都已在全市151个村和社区推行白水港村经验,各
乡镇、村依据各自特点拟定“升级版”《村规民约》,狠刹“情面风”。
聂家河镇丁家坪村的全体乡民与村里签订“回绝情面风”承诺书;王家畈镇17个村经过村规民约的方式,标准束缚筹办婚丧喜庆事宜,完成了全掩盖; 陆城街办协助居民算好“经济、精力、情面”三笔账,倡仪居民行动起来狠刹“情面风”……在
宜都,“党纪高压——政府倡导——村规民约施行——乡民监督”的 治理系统现已表现很大效果,见贤思齐风气逐步形成并完善。